颁奖季遗珠!新导演们都应该学学他
在好莱坞的影视作品中,家庭往往承载着文本内容的核心价值观。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再叱咤风云的人物也会努力打造一个温馨港湾,穷凶极恶之人也往往是出于为家人复仇,超能英雄则往往为解救妻儿出生入死。(文末福利)
但有趣的是,聚焦于一个家庭内部生活的美国电影并不多。在这个题材上,亚洲电影往往处理得更为出色。
但在去年戛纳电影节上,“演而优则导”的保罗·达诺奉上的导演处女作《狂野生活》便用极为克制的镜头捕捉了一个家庭内的细微动荡。尽管与金摄影机奖失之交臂,依然收获了烂番茄94%与MTC80的高分成绩。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这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作品,却包裹着颠覆传统的价值倾向——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
虽然影片没有强调时代背景,但无论室内家具的陈设,还是商店罐头的包装,都在提醒着观众影片对历史背景的还原意图。而深夜电视机里的宣传广告,则巧妙地将影片的剧情与背景信息联系在一起——一段征召消防员的广告配上“消灭森林火灾就像在打仗”的宣传语。
而作为背景音的广播也数次向我们透露,1960年,是影片的时代背景,此时的美国正值“冷战”时期。
1、时代的狂野生活
工业革命之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分流”现象,其具体表现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非洲等一些地区的经济依旧落后。
而在美国内部,尽管“大萧条”的经济低迷情况在二战期间得以改善,但整体经济迅速上升的同时,也发生了某些地区或个人在经济水平上的"大分流"。
就像影片里的这个家庭,看似是体面的中产阶级,实则会因为不断地为了找寻满意的工作而四处搬家。也因此,当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断裂时,原本稳定的家庭关系便开始走向坍塌的命运。
虽然影片由儿子乔的视角出发,但三人中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由凯瑞·穆里根饰演的母亲珍妮特。从精神出轨到身体出轨,影像并没有直接将结果扔给观众,而是将珍妮特的内心矛盾与焦虑一一放大。
于是,我们看到她在教学游泳时怅然若失的神情、将车停在富商家旁时的喃喃自语,以及当她坦白一切时不敢直视丈夫的那种愧疚……
在这个女人身上,你能看到一种自相矛盾的心理冲突,正如1953至1960年的美国,试图在反殖势力和殖民势力之间、在非殖民原则和冷战之间找到平衡,从而采取的“中间道路”政策。而这一国务院内部政策争论下的妥协结果逐渐走向保守的历程,也揭示了美国“支持民族自决”的虚伪性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固有矛盾。
而这一国家层面的虚伪性与矛盾,也直接在这个家庭支离破碎的过程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家庭状况与国家事态间的对应关系,女性角色代表的女性意识在剧情发展与现实背景中也做到了逻辑自洽,这照样得益于珍妮特这一角色的人物弧光所散发的魅力。
资本主义发展确定了人在社会中体现价值的体系标准,经济收入体现出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至上的金钱观,男权社会的规约——只准男性参与对外事务——无外乎是间接地掩藏了女性对社会地位的渴望。
尽管影片中由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的父亲杰瑞没有刻板印象里的威严气质,但在珍妮特主动提出暂时打工以贴补家用时,依然果断否决了这一想法。随后珍妮特主动找寻工作的行为,就更显示出女权主义对男权规约的反抗意味。
而这一挣脱传统家庭观念的大胆行为,不仅满足了珍妮特经济独立的需求,毫无疑问也是珍妮特重新思考家庭关系以及人生选择的意识萌芽。
2、家庭的狂野生活
哪怕抛开时代隐喻不提,达诺对这个平淡无奇的家庭故事的处理,依然值得赞赏。他巧妙避开了苦大仇深的人物纠葛,而在松弛有度的节奏里埋下了家庭纷争的导火索。
影片一开始先让父亲与儿子玩橄榄球的嬉笑声“出场”,接着以固定的全远景镜头记录着他们的玩闹过程,在两人从前景跑向后景直至“离开镜头”时,片名悄然浮现,又在片名消失后让两人跑回前景处,配合着静谧舒缓又有些苍凉的钢琴音,顿时营造出时过境迁之感,奠定了全片基调。
随后,影片以几个简单的片段交代了这一家平静祥和的生活以及三人各自的学校或工作生活。
在刚给了两个表现家庭其乐融融的镜头后,便引出了乔在学校的消防知识课。这段剧情里的台词可谓是解构整部影片的关键:一是提到火灾的益处——能促进林木再生,就像影片结尾处离婚后的母亲去追寻独立自主的生活;二是提及火灾的不可控性——一旦开始便难以控制,就像这场家庭的分裂,早在珍妮特重新思考当下生活之时便已注定;三是提及火灾的危险性——相比于山火,真正对人们产生危害的是被大风吹来的浓烟,就像在乔眼里,对其最残忍的不是母亲的出轨事实,而是父亲陪伴的缺失以及家庭温馨的不复从前。
而旁边同学的台词则更为直接——这相当于直接暗示这场家庭的狂野生活尽管会以乔的视角展现,但其对整体事态的挽回将是无能为力的。
很容易注意到,达诺导演在第一幕里主要采取了固定镜头,偶有几处微小的移动,也多是为了满足人物取景构图的拍摄需要。另外,几乎全是客观镜头和水平摄影角度的选择,配上中景产生的距离适中感,也使得整个家庭的幸福感显得极为平静。
直到母亲珍妮特第一次在街头找寻工作时,影片以俯拍的大远景来突出剧情的转折点,并让珍妮特背向观众走向远方的同时试图表现出人物的“走出框架”。
影片的氛围也在珍妮特找到游泳教练一职后开始转变,先是将母亲珍妮特找到工作的兴奋与父亲杰瑞沉默中的颓废进行对比,接着以平凡夫妻间再正常不过的一次卧室争吵强调杰瑞失业的焦躁。
接下来的一段平行蒙太奇我十分喜欢。影片让乔在照相馆的应聘过程,母亲珍妮特的上班场景,以及父亲杰瑞对参与消防工作的犹豫过程,进行平行剪辑。它清楚地为我们展现了三人各自决定的生活方式与情感状态,并且将一个完整家庭的割裂感传递给观众。
这个片段里,只出现了一次三人同框,而且是很不完整的同框——父亲在屋外沉思,母亲在厨房洗碗,儿子在屋内写作业(被遮住的画面)。这个家庭内的情感断裂,已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了。
之后的剧情发生得十分紧凑。决心要去做消防员的父亲即将暂时离开这个家,这彻底点燃了影片里最激烈的一次争吵。珍妮特无法忍受这个男人“抛妻弃子”的行为,而长久以来其丈夫身上的任性与过分的自尊心,更是让珍妮特对其婚姻生活的低劣质量愤怒不已。
这次三人同框的镜头极具震撼力,它不仅是戏剧冲突的至高点,更体现出力量感。儿子乔的背影作为前景,将景深留给争吵的父母,体现出乔的无可奈何。而乔在镜头前逐渐后退的走位也体现了其内心对这种激烈的家庭关系的抗拒。更可怕的是镜头里传递的父母二人分道扬镳的浓烈气息,倘若你发现这是影片里,除去开头两分钟后长达一个半小时里,唯一一次完整的三人同框画面。
再一次见到三人同框镜头,已是所有的纷争尘埃落定之时,这个与前方呼应的镜头,平静地宣告了这个家庭关系的彻底终结。
为了贴合影片整体的平淡风格,达诺导演并没有在镜头选取上玩出太多花样,但镜头选取的精准性却熟练得不像个新手。除了上文提到的镜头,整部影片里显得格格不入的三次主观镜头也带来了强烈的对比。
第一次发生在父亲失业的那一晚,乔“偷窥”到的,是母亲在极力宽慰并鼓励父亲振作起来;第二次发生在参加富商家晚宴的那一晚,在准备离去时,母亲折返回屋内归还大衣,乔偷窥到的,是母亲在与出轨对象热吻;第三次发生在冬日到来的某一晚,乔偷窥到的,是富商出入母亲的卧室以及二人离开的画面。
类似如此看上去平平无奇实则蕴含饱满的人物心理或情感的镜头在影片里俯拾皆是,它们都在完成同一件事——在平静舒缓的叙述中将家庭的波澜掩藏在风平浪静下,让整个家庭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地产生裂口直到走向解体。
在观影过程中,我频频在想,影片名中的“狂野”到底体现在何处呢?既没有动感沸腾的背景音乐,也没有大喜大悲的人生起伏,就连偶尔几处声嘶力竭,也不过是夫妻间最为寻常的争吵方式。可当杰瑞哭笑不得地说出“这生活可真狂野”时,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所谓“狂野”是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一种悲哀。
导致整个家庭关系破裂的根源并非珍妮特的出轨事实,而在于她对依附丈夫四处奔波的疲惫、个人生活的反思,以及个人情感的重新审视。
对于珍妮特,曾经安稳的工作待遇一夕之间不复从前,极力寻找的工作也不过勉强度日,本该作为最强大的精神支撑的婚姻生活也逐渐被生活琐碎消耗殆尽。当事业与爱情都残缺不全,违背道德的出轨行为又是否心安理得?
对于杰瑞,作为一个男人的自尊在愈发残酷的生活面前不值一文,冒着生命危险所投身的事业造成了其在家庭关系中的空缺,阔别几月后日思夜想的家庭团聚却只得到分崩离析的结局。当生活逐渐吞噬了曾经的高傲倔强,满目疮痍下的动荡又是否比闯入火场更为惊心?
对于乔,失去父亲陪伴的生活暗淡无光,与母亲间的交流隔阂日益增大,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关系破裂却只能接受现实。当青春期的逆反情绪甚至得不到正常疏通时,被迫接受曾经所见已沧海桑田,又是否能以“成长”一词来搪塞掩盖内心的悲痛?
当生活本身成了脱缰的野马,谁又能抵挡得住“狂野生活”的冲击呢?
在我眼里,影片的尾声部分更像是番外。当冬日逝去,当阳光充沛地散落在蒙大拿州,当乔得知已经搬去俄勒冈州的母亲将重回这个小屋时,他的眼睛里溢满了笑意。尽管他心里知道,这次家庭的重聚只能维续一个周末。
达诺在这最后五分钟里给足了温情,不仅毫不吝啬地给出许多三人同框的镜头,更是让夫妻二人间的生疏之情让位于三人间的温馨互动,尽管你仍能捕捉到两位成年人间的那种尴尬与错愕。
而一直在兼职摄影师的儿子,终于给这个只剩表面维系的三口之家拍了一张全家福,尽管每个观众都心知肚明,这张定格照片记录下的,是三人紧密相连的情感联结,也是支离破碎的斑驳美好。
影片的落幕镜头实在好猜。在儿子乔的倒计时声中,镜头前的三口之家努力地保持着一个家庭本该散发出的幸福气息。而在倒计时结束的那一刻,片名“wildlife”悄然出现在黑屏背景中,我已然泪流满面。
[参考文献]
[1]丁智明. 美国社会中的“贫困”问题研究(1890-1960年)[D].河北大学,2016.
[2]毕元辉.“中间道路”及其困境——1945-1960年美国“非殖民化”政策评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2):25-29.
[3]王春侠. 二战后美国女性就业变化的相关研究(二战后至80年代)[D].东北师范大学,2013.
影迷福利:想看《狂野生活》,请后台回复“狂野”即可入手。
作者| 此去经年;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近 期 热 文 】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